教授讲堂:倪锦诚教授谈疫情期间的科研生活

发布者:梁作甲发布时间:2022-05-14浏览次数:1050

       

        近期,上海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为丰富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停课不停学,512日下午3时,我院倪锦诚教授应邀为学院研究生开展疫情期间的科研生活讲座,就如何做好疫情期间科研生活的相关话题进行探讨,近百名研究生同学听取了本次讲座。

倪锦诚教授担任我院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翻译学等;近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教学》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上海市哲社项目等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曾获得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倪锦诚教授向与会同学分享自己的抗疫生活、疫情期间的科研生活,并向同学们传授了科研方法。

    谈及疫情期间的科研学习,倪锦诚教授认为线上进行科研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建议同学们疫情期间要好利用时间多多参线上科研讲座,汲取专家学者们的学术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让学习和科研成为调剂抗疫生活的良药。

倪教授向同学们传授了科研方法,内容涉及论文选题、研究设计、论文投稿、课题申请等方面的话题。在论文选题方面,倪教授提出了选题的五个步骤,指出研究背景陈述和前人研究回顾是选题的关键步骤,之后才能确定前人研究不足,以此为出发点来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或目标。倪教授指出,研究设计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研究者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计划等内容;能够进行实证研究尽量进行实证研究,要说明数据资料的出处和调研手段、地点等;分析讨论环节,数据资料尽量以例子、图表等形式呈现,并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时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若对比时发现差异,需要说明原因,同时提高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理论深度,突出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应用价值。倪教授提出,论文投稿时要把握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参考相关核心期刊论文,此外还要勤于向他人请教,多依靠团队力量,按照目标期刊论文要求投稿;有课题申请需要的同学,要做好前期科研积累,收集论文、专著等科研资料,认真研读,聚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出重要的研究问题等

    倪锦诚教授也为面临实习和求职压力的同学解答了相关问题,指出求职方式多种多样,各人选择也不甚相同,机会很多,重要的是顶住压力、抓紧分秒、勇于探索和挑战,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和沟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在科研上保持锲而不舍,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之后进入提问互动环节。同学针对论文撰写投稿等话题提出相关问题,对此倪教授一一做出解答。倪锦诚教授为同学们加油打气,提醒同学们在抗疫的攻坚阶段,更是不能有所懈怠,要注意调节心情,将注意力转移到科研上,为以后的诸多选择打下良好基础;要锻炼沟通能力,积极在线上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见闻趣事和学习心得;要早做打算,打基础、做规划,脚踏实地,莫要因为拖延而扰乱今后的前进步伐

    讲座尾声,外语学院翻译硕士党支部书记梁作甲老师做总结,他指出倪锦诚教授为大家详细分享了做科研的方法和套路,各位同学要好好消化、认真思考。不仅是科研,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剑怎么舞、棒怎么挥、刀怎么砍都是有套路的。除了在科研上投入精力,沟通和提问也非常重要。梁老师提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经典著作,这是毛泽东同志当年历时一个月深入考察的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此激励同学们多研究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科研的同时总结各方经验,才能有所收获。

    本次讲座由外语学院翻译硕士党支部主办,为外语学院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方法和人生道路建议,对大家以后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有深刻启发。